2月25日,城市复杂风险防控与韧性治理上海市应急管理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2025年度工作会议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新建楼239会议室召开。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吴建南、党委书记沈丽丹、党委副书记李振全,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林新华,文科建设处智慧人文社科中心胡菲菲,上海市应急管理局科技保障处徐潘悦,宁德时代未来能源(上海)研究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李雪等出席。会议由实验室主任、应急管理学院特任教授吴旦主持。
沈丽丹向大力支持实验室建设的各位专家和同仁表示衷心感谢,并高度肯定了过去一年实验室完成的各项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她表示,实验室的学术研究和项目科研正如火如荼开展,管理团队的工作质效也逐步提升,真正做到了“小步快跑”,希望实验室在新的一年里从耕耘走向收获,取得更多更大突破。
吴旦代表实验室作工作总结。他回顾了过去一年实验室在学术研究、会议活动举办/承办、合作交流、人才培养以及自身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进步和成果,同时指出实验室接下来将聚焦跨学科交叉打造品牌学术会议,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单位与企业的合作,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随后,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长聘副教授秦川申、溥渊未来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郑瑞祥、电气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臧奕茗、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金建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易承志分别代表实验室的五个研究方向汇报了主要进展与下阶段的工作规划。
林新华以“大模型技术及面向应急管理的展望”为题作特邀报告。他指出,依托大模型技术,应急管理在风险预警、智能决策等领域能有效实现多模态数据融合与跨部门协同指挥,从而显著提升基层应急响应能力,为城市安全提供实时保障。他表示,大模型技术在未来将进一步赋能预案动态生成与灾情推演预判体系建设等诸多方面,科学支撑各类突发事件的风险防控。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于峰就智慧应急决策仿真实验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设方案进行汇报。他指出,平台以“大安全、大应急”为导向,将围绕应急决策仿真数字沙盘、应急决策交互式对抗机、应急决策指挥中心、应急决策行为分析室四个功能模块进行建设,为服务相关政策制定与执行,服务国家安全、城市治理、政治学及代表领域安全的新能源、交通、电气等学科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吴建南和徐潘悦在作总结发言时指出,一年来实验室不断强化管工协同开展攻关,将理论研究与实战应用相结合,在探索遵从学科发展规律,服务国家需求,符合交大应急管理特色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信随着各个方向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交叉融合,一定能助力上海市应急管理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让人民城市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