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新闻

【两会·应急声】代表建议将灾害预警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2021-03-17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律师协会会长刘守民——将灾害预警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重,灾害风险高。而灾害预警能够给政府部署、工程防护和人员转移等争取更多时间,从而降低灾害损失。因此,开展灾害预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社会价值。

为此,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律师协会会长刘守民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带来了关于将灾害预警纳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议,希望推动将灾害预警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十四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灾害预警具有基本公共服务属性

“随着极端天气灾害和非传统风险的增加,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灾害风险,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离不开灾害预警技术的进步与广泛应用。”刘守民说,这既是坚决落实统筹安全与发展两件大事的具体举措,又是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现实要求,可以为实现“十四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刘守民认为,灾害预警具有基本公共服务属性,将其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行规划和实施,有利于高效推动灾害预警的广泛应用,同时,可借此带动灾害预警事业加快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刘守民介绍,近年来,我国灾害预警技术不断发展,在地震、滑坡、泥石流、山洪、山火等自然灾害预警方面的应用也较成熟。在技术研发及应用方面,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等一批专业机构发展迅速,聚集了一批顶尖领军人才。2020年11月,中国地震局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共同建设中国地震预警网。这些做法都优化了我国灾害预警治理体系,使得预警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但刘守民认为,要想进一步加快推动灾害预警工作发展,还需将灾害预警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从完善体系、提高技术服务水平等方面入手,解决目前存在的预警网络建设不充分,技术与服务应用不足、覆盖面不够,产业发展滞后于社会需求,科普和演练尚未普及等问题。

推动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建灾害预警网

针对以上问题,刘守民建议,推动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建灾害预警网,加强灾害预警技术与服务供给。“具体来讲,就是要推动政府与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等社会力量协同建设我国灾害预警网,共建多灾种预警系统,提高非常态重特大灾害和多灾种、灾害链综合预警响应能力,完善政府购买灾害预警公共服务制度体系,降低建设运维成本,提高建设效率,增强运营效果。”刘守民说。

在实施层面,刘守民认为,要在高风险区域率先将灾害预警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比如,在四川、云南、贵州等自然灾害高风险省份,以及中小学、社区、化工企业等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的场所,‘十四五’期间应全面应用灾害预警系统。”刘守民同时提醒,要注意把灾害预警相关规划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规划紧密衔接,提升这些区域抵御自然灾害的水平。

此外,刘守民还建议完善灾害预警相关政策法规、科普教育体系,通过新闻媒体、学校等加强全社会防灾避险科普教育,提升全社会对于自然灾害的认知水平,使公众进一步了解灾害预警相关常识以及关键设备的操作方法,切实解决“收到预警信息怎么办”的问题,并对自然灾害高风险区人员加强针对性的灾害避险科普教育,定期组织应急演练。